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眼中的农村改革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17-08-11 08:32:07 字号:【大】【中】【小】39年前,为了温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开启我国农村改革大幕;如今,为了增收,小岗村民自愿把土地流转出去,踏上现代农业新征程……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是农村改革的亲历者。近日,村委会旁的“金昌食府”里坐得满满当当,74岁的严金昌正在招呼顾客。 “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家人一起经营这家餐馆,生意越来越好。 ”
39年前的那一幕始终萦绕在严金昌的脑海里。 “那时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 ”他说,结果小岗一年就越过温饱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开始转移到城镇打工。 “当时不少年轻人嫌种地赚不到钱,出去了,一些老年人还在家种地。 ”严金昌回忆道,这催生了土地流转,带来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
世纪之交,张家港市长江村来到小岗村投资200多万元建起葡萄示范园,流转了村里的80亩土地。 “当时土地流转在村里是新鲜事,村民们大多持谨慎态度,土地流转数量并不高,主要怕转出去后收不回来。 ”严金昌说,当时村里担保,农民才敢转。他在2005年将自家的10亩地流转给了一家养猪企业。
给农民流转土地吃下“定心丸”的是土地确权。 2015年,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小岗村举行,严金昌等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拿到这个‘红本本’,流转更放心了。 ”他将剩下的30亩地也流转了。
“农民的想法很简单,一看收益,二看风险。 ”严金昌说,“小岗村的探索符合中央提出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精神,农民将经营权流转出去,承包权还在农民手中,农民既收取了流转费,又不承担风险,还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干其他事。 ”
土地经营权流转热潮这几年在小岗村涌现。截至去年底,小岗村耕地流转率从5年前约30%提高至6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3户发展到20多户。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试点;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里与安徽省农垦集团合作建设4300亩高标准农田……说起这两年小岗村的改革新探索,严金昌如数家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果渐显。在刚刚过去的夏收季节,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70多亩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达1000多斤,比周边散户高200斤左右,每斤小麦的市场价比散户高约0.3元。
农民尝到了经营权流转的甜头。 “目前我家的收益主要是土地流转费用和餐馆收入,餐馆5年前的年收入仅七八万元,现在翻了一倍多。 ”严金昌掰着手指说,“村里还有不少人到企业做田间管理,到石榴园干活每天都能拿70元。 ” 如今,小岗村农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去年小岗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06元。严金昌说,实践证明,唯有深化改革,农民才能富起来。
Copyright © 2021 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001509号-1/皖ICP备1001509号-2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国元大厦邮箱:webmaster@ahgyjt.com.cn